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阳光月光

阳光明媚,月光皎洁,它们都能点燃人们生活的激情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回忆我的小学年代(2)  

2008-03-01 09:21:08|  分类: 母校情结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小学课程和课外活动

与现在相比,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小学课程显得少而精。突出语文、数学,辅之以自然、历史、地理、手工、音乐、体育、美术等。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比较轻,以课本学习为主,作业不多,不使用参考书,很少发补充讲义、补充习题,不搞题海战术,沒有“家教”一说。用现在的术语来说,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比较到位,升学压力不大,实施的是素质教育。孩子们确实拥有属于自已的金色童年,“玩”得很充分,在德、智、体诸方面得到了生动活泼的发展。

当年驳岸上小学的学生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相当丰富。跳绳、踢踺子、踢皮球、赛跑、爬竹竿等体育活动,参加者踊跃。文艺会演也常组织,我记得当时的男生们最喜欢自编自演“抓特务”的小话剧,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年龄段的小男孩内心的喜好。

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,我喜欢玩的游戏项目有捉迷藏、斗蛐蛐、弹玻璃球、拍洋画、斗鸡、踢皮球、打乒乓等等。其中踢皮球是我的最爱,它是最简单的集体游戏,也是比较经济的游戏,象我这样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也能玩得起。踢皮球不管人多或人少,都能玩得大汗淋漓,非常痛快。有时我会从放学开始一直踢到天快黑下来,沒有别人参与时我就对着墙壁苦练“来回球”,久而久之,我的球技日显出众,俨然成了一个小球星。我小时候对“球”的这种爱好一直延续到现在,可以说:“球”是我的第一业余爱好。

在我所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中,至今印象最深的是“除四害”(爬上屋顶敲着鏜锣驱赶麻雀,用鼠夹灭鼠,用拍子拍苍蝇等),还有就是到市体育场参加集体劳动,用鎯头敲矿石,用于“大炼钢铁”。

这些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、提高学生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作用非常显著。我认为自已并不属于那种“高分低能”的学生,因为我从小就在老师引导下注重锻炼自已的能力。

团结友爱的班集体

一个班集体是否形成了团结友爱的班风,有沒有足够强大的凝聚力,这可以从毕业以后同班同学聚会这件事中体现出来。我们六甲班自1958年毕业以后,分别在1968年、1978年、1988年、1998年举行了比较隆重的聚会,庆祝小学毕业数十周年。目前正在积极筹备“五十大庆”。每次聚会,除了尽量招齐同班同学之外,总会邀请那些健在的老师一起参加。

我们六甲班约有40余名同学。几乎全是平民子弟。平民家的孩子一般比较纯朴,比较懂事,沒有人趾高气昂,瞧不起别人。相互之间能真诚相待,乐于互相帮助。

我班的班干部是大家信服的领头羊。大队长袁佩芳、大队委和班长巢才荣、中队长毛秀英,都是品学兼优的“三好生”,工作能力都很强,事事处处发挥带头作用,帮老师做了许多事,使班主任老师得以轻松带班。

沈琴珍、瞿凤英等人是班里的老大姐,周永甫、杨广庆、丁浩良、朱炳泉、曹仁杰等人是班里的老大哥,他(她)们在各项活动中勇挑重担,事事处处礼让三分,呵护着班里的弟弟妹妹。

侯锡荣、郑洪根、陈年根、顾洪春、沈鸣兰、华惠英、文扣娣、黄文华、侯志达、侯志新等都是热心人,一贯助人为乐。

我班在老师的指导下建立了若干课外学习小组,开展互帮互学、协作学习,使大家得益匪浅。不仅促进了各自的学习,而且增进了同学友谊。我所在的那个学习小组的组长是侯锡荣,每次活动都在他家,获得了他家长的大力支持。小组成员中有俞渭公,他家是乒乓世家,其父亲是一家大厂的乒乓球单打冠军,于是我们常常到他家的院子里打乒乓。我对乒乓球的长期爱好就始于那里。为了永远留住那一份真挚的友谊,我与侯锡荣、俞渭公三人还办过“结拜兄弟”的仪式。事实上,我们三兄弟的深情厚谊一直保持到五十年后的今天。

我班凝聚力强的一大因素是同学之间团结友爱,几乎从来沒有发生过无理争吵的事,另一因素是人才济济,德智体全面发展,在许多比赛、评比中屡获全校第一,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都很强。

要细数我班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人才,为数不少。例如:

洑良忠同学的聪明和机灵,当年在班里显得很突出(后来他读到中科大硕士毕业,如今在大连医科大学当教授)。

周永甫同学当年在崇安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荣获男子甲组100米赛跑第一名。

余慧莉等同学从小就擅长唱戏、演节目,后来进了无锡市越剧团当上了专业演员。

同学们都以自已班里拥有许多优秀人才、荣获许多突出奖项而自豪。

 

光阴似箭,一晃五十年过去了。

对小学母校的深情回忆,使我心潮澎湃,有一股暖流在胸中涌动。

面对母校老师,面对各位老同学,我想说:

万丈高楼平地起。归根结底,学子们日后的成功全靠母校启蒙老师的悉心栽培!

 师恩重如山,同窗之情深似海。 不管時光怎么流逝,让真情永远;不管人生怎么变化,让友谊永远;不管咫尺还是天涯,让牵挂永远;不管今天还是明天,让祝福永远!!

下面这张照片是本人于1958年6月拍摄的小学毕业照(12岁)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为便于对比,下面再展示本人于1969年10月拍摄的大学毕业照(23岁)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98)| 评论(1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